(这篇文章缘由我的微博,我想多说一些,有些杂乱,想到哪写到哪)
这两天,在微博上表达了一下Code Review的重要性。因为翻看了阿里内部的Review Board上的记录,从上面发现Code Review做得好的是一些比较偏技术的团队,而偏业务的技术团队基本上没有看到Code Review的记录。当然,这并不能说没有记录他们就没有做Code Review,于是,我就问了一下以前在业务团队做过的同事有没有Code Review,他告诉我不但没有Code Review,而且他认为Code Review没用,因为:
1)工期压得太紧,时间连coding都不够,以上线为目的,
2)需求老变,代码的生命周期太短。所以,写好的代码没有任何意义,烂就烂吧,反正与绩效无关。
我心里非常不认同这样的观点,我觉得我是程序员,我是工程师,就像医生一样,不是把病人医好就好了,还要对病人的长期健康负责。对于常见病,要很快地医好病人很简单,下猛药,大量使用抗生素,好得飞快。但大家都知道,这明显是“饮鸩止渴”、“竭泽而渔”的做法。医生需要有责任心和医德,我也觉得程序员工程师也要有相应的责任心和相应的修养。东西交给我我必需要负责,我觉得这种负责和修养不是”做出来“就了事了,而是要到“做漂亮”这个级别,这就是“山

相信大家看过《
相信大家看过《
Python的修饰器的英文名叫Decorator,当你看到这个英文名的时候,你可能会把其跟Design Pattern里的Decorator搞混了,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。虽然好像,他们要干的事都很相似——都是想要对一个已有的模块做一些“修饰工作”,所谓修饰工作就是想给现有的模块加上一些小装饰(一些小功能,这些小功能可能好多模块都会用到),但又不让这个小装饰(小功能)侵入到原有的模块中的代码里去。但是OO的Decorator简直就是一场恶梦,不信你就去看看wikipedia上的词条(
Python的修饰器的英文名叫Decorator,当你看到这个英文名的时候,你可能会把其跟Design Pattern里的Decorator搞混了,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。虽然好像,他们要干的事都很相似——都是想要对一个已有的模块做一些“修饰工作”,所谓修饰工作就是想给现有的模块加上一些小装饰(一些小功能,这些小功能可能好多模块都会用到),但又不让这个小装饰(小功能)侵入到原有的模块中的代码里去。但是OO的Decorator简直就是一场恶梦,不信你就去看看wikipedia上的词条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