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目录归档:开发

软件开发相关

Linus:为何对象引用计数必须是原子的

(感谢网友 @我的上铺叫路遥 投稿)

Linus大神又在rant了!这次的吐槽对象是时下很火热的并行技术(parellism),并直截了当地表示并行计算是浪费所有人时间(“The whole “let’s parallelize” thing is a huge waste of everybody’s time.”)。大致意思是说乱序性能快、提高缓存容量、降功耗。当然笔者不打算正面讨论并行的是是非非(过于宏伟的主题),因为Linus在另一则帖子中举了对象引用计数(reference counting)的例子来说明并行的复杂性。

在Linus回复之前有人指出对象需要锁机制的情况下,引用计数的原子性问题:

Since it is being accessed in a multi-threaded way, via multiple access paths, generally it needs its own mutex — otherwise, reference counting would not be required to be atomic and a lock of a higher-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

Linus:为何对象引用计数必须是原子的

(感谢网友 @我的上铺叫路遥 投稿)

Linus大神又在rant了!这次的吐槽对象是时下很火热的并行技术(parellism),并直截了当地表示并行计算是浪费所有人时间(“The whole “let’s parallelize” thing is a huge waste of everybody’s time.”)。大致意思是说乱序性能快、提高缓存容量、降功耗。当然笔者不打算正面讨论并行的是是非非(过于宏伟的主题),因为Linus在另一则帖子中举了对象引用计数(reference counting)的例子来说明并行的复杂性。

在Linus回复之前有人指出对象需要锁机制的情况下,引用计数的原子性问题:

Since it is being accessed in a multi-threaded way, via multiple access paths, generally it needs its own mutex — otherwise, reference counting would not be required to be atomic and a lock of a higher-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

DHH 谈混合移动应用开发

 

1053-DHHDavid,Ruby on Rails 作者,37signals 合伙人

畅销书作家、演说家、赛车手、业余摄影师、顾家好男人

 

37signals 在2013年2月发布了 Basecamp 的 iPhone app,在此之前我们就使用原生开发(native)还是混合开发(hybrid)做了许多尝试。在2012年项目启动的时候,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原生开发。

Facebook 在2012年发布了他们新的 iOS app,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,他们放弃了原来的 HTML5 混合开发方式。考虑到2010~2011年的时候,HTML 在移动端的性能确实不尽如人意,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也在情理之中。2010年的时候我们觉得 iPhone 3G/3GS 够眩够快,但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它们就太慢了。因此在为移动应用开发做架构设计时,我们需要考虑新的移动设备的计算能力,而不是那些老的过时的设备。

移动开发架构设计不需要过多考虑设备的性能

我们从一些测试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是:现在的移动设备计算能力都很强,运行原生应用和 HTML 应用的效果差别不大,而 HTML 开发的成本则要比原生开发小得多。

当然这个结论在某些领域并不太适用。如果你要开发一个 3D 游戏,原生开发方式能够带来更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

HTML6 展望

html6

HTML5 概述

HTML5 是 HTML 语言最受欢迎的版本之一,它支持音频和视频、离线存储、移动端、和标签属性等等。还提供了<article>, <section>, <header>这样的标签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组织页面内容。然而 HTML5 规范仍然没有最后定稿,并且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语义标记语言。

HTML6 展望

你有没有曾经希望能在 HTML 中使用自定义标签?比如:使用<logo>来显示你的网站logo,还有使用<toolbar>来显示工具栏等等。我们经常使用<div id=”container”>和<div id=”wrapper”>来组织页面,在 HTML6 里我们希望可以直接使用象<container>和<wrapper>这样的自定义标签。

和 XML 一样,HTML6 应该支持 namespace(命名空间),如:xmlns:xhtml=”http://www.w3.org/1999/xhtml”

HTML6 代码样例:

<!DOCTYPE html>
 <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

Google Inbox如何跨平台重用代码?

原文链接《How Google Inbox shares 70% of its code across Android, iOS, and the Web

inbox2-640x264

开发一个移动应用在当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如果想要获得最多的用户,你的应用通常需要覆盖 iOS, Android, 和 Web 三大平台。这就意味着同一个应用需要开发三个版本,使用 Objective-C 或者 Swift 开发 iOS 版本,使用 Java 开发 Android 版本,使用 JavaScript/CSS/HTML5 开发 Web 版本。工作量增大的同时也意味着有更多的 bug 需要修复。

这个问题也是 Google 在开发 Google Inbox 时致力要解决的。在最近发布的这款应用中,Google 使用了一些工具实现了70%的代码跨平台复用。

Google Inbox 覆盖 iOS, Android, Web 三个平台,它们使用的是同一个后台代码逻辑,只是前端的用户体验和平台相关特性的实现有所不同。Google 自主开发了一套辅助工具将 Android 版本的 Java 代码逻辑编译为 Objective-C (针对 iOS 平台) 和 JavaScript (针对 Web 浏览器)。 Java 到 J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

Google Inbox 是如何跨平台重用代码的?

原文链接《How Google Inbox shares 70% of its code across Android, iOS, and the Web

inbox2-640x264

开发一个移动应用在当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如果想要获得最多的用户,你的应用通常需要覆盖 iOS, Android, 和 Web 三大平台。这就意味着同一个应用需要开发三个版本,使用 Objective-C 或者 Swift 开发 iOS 版本,使用 Java 开发 Android 版本,使用 JavaScript/CSS/HTML5 开发 Web 版本。工作量增大的同时也意味着有更多的 bug 需要修复。

这个问题也是 Google 在开发 Google Inbox 时致力要解决的。在最近发布的这款应用中,Google 使用了一些工具实现了70%的代码跨平台复用。

Google Inbox 覆盖 iOS, Android, Web 三个平台,它们使用的是同一个后台代码逻辑,只是前端的用户体验和平台相关特性的实现有所不同。Google 自主开发了一套辅助工具将 Android 版本的 Java 代码逻辑编译为 Objective-C (针对 iOS 平台) 和 JavaScript (针对 Web 浏览器)。 Java 到 J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

Google Inbox如何跨平台重用代码?

原文链接《How Google Inbox shares 70% of its code across Android, iOS, and the Web

inbox2-640x264

开发一个移动应用在当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如果想要获得最多的用户,你的应用通常需要覆盖 iOS, Android, 和 Web 三大平台。这就意味着同一个应用需要开发三个版本,使用 Objective-C 或者 Swift 开发 iOS 版本,使用 Java 开发 Android 版本,使用 JavaScript/CSS/HTML5 开发 Web 版本。工作量增大的同时也意味着有更多的 bug 需要修复。

这个问题也是 Google 在开发 Google Inbox 时致力要解决的。在最近发布的这款应用中,Google 使用了一些工具实现了70%的代码跨平台复用。

Google Inbox 覆盖 iOS, Android, Web 三个平台,它们使用的是同一个后台代码逻辑,只是前端的用户体验和平台相关特性的实现有所不同。Google 自主开发了一套辅助工具将 Android 版本的 Java 代码逻辑编译为 Objective-C (针对 iOS 平台) 和 JavaScript (针对 Web 浏览器)。 Java 到 J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

vfork 挂掉的一个问题

tux-fork在知乎上,有个人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——为什么vfork的子进程里用return,整个程序会挂掉,而且exit()不会?并给出了如下的代码,下面的代码一运行就挂掉了,但如果把子进程的return改成exit(0)就没事。

我受邀后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,因为这个问题明显就是RTFM的事,后来,发现这个问题放在那里好长时间,而挂在下面的几个答案又跑偏得比较严重,我觉得可能有些朋友看到那样的答案会被误导,所以就上去回答了一下这个问题。

下面我把问题和我的回答发布在这里,也供更多的人查看。
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unistd.h>
int main(void) {
    int var;
    var = 88;
    if ((pid = vfork()) < 0) {
        printf("vfork error");
        exit(-1);
    } else if (pid == 0) { /* 子进程 */
        var++;
        return 0;
    }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

Leetcode 编程训练

LeetCodeLogo (1)Leetcode这个网站上的题都是一些经典的公司用来面试应聘者的面试题,很多人通过刷这些题来应聘一些喜欢面试算法的公司,比如:Google、微软、Facebook、Amazon之类的这些公司,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。

我做这些题目的不是为了要去应聘这些公司,而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的算法和编程能力。因为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基本没有这样的训练算法和编程的网站,除了大学里的“算法和数据结构”里的好些最基础最基础的知识,基本上没有什么训练。所以,当我看到有人在做这些题的时候,我也蠢蠢欲动地想去刷一下。

于是,我花了3-4个月的业余时间,我把Leetcode的154道题全部做完了。(这也是最近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写博客的原因,你可以看到我之前做的那个活动中有几个算法题来自于Leetcode)有人说我时间太多了,这里声明一下,我基本上都是利用了晚上10点以后的时间来做这些题的。

LeetCode的题大致分成两类:

1)基础算法的知识。这些题里面有大量的算法题,解这些题都是有套路的,不是用递归(深度优先DFS,广度优先BFS),就是要用动态规划(Dynamic Programming),或是拆半查找(Binary Search),或是回溯(Back tracing),或是分治法(Divide and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

State Threads 回调终结者

(感谢网友 @我的上铺叫路遥 投稿)

上回写了篇《一个“蝇量级”C语言协程库》,推荐了一下Protothreads,通过coroutine模拟了用户级别的multi-threading模型,虽然本身足够“轻”,杜绝了系统开销,但这个库本身应用场合主要是内存限制的嵌入式领域,提供原生态组件太少,使用限制太多,比如依赖其它调用产生阻塞等。

这回又替大家在开源界淘了个宝,推荐一个轻量级网络应用框架State Threads(以下简称ST),总共也就3000行C代码,跟Protothreads不同在于ST针对的就是高性能可扩展服务器领域(值得一提的是Protothreads官网参考链接上第一条就是ST的官网)。在其FAQ页面上一句引用”Perfection is achieved not when there is nothing more to add, but rather when there is nothing more to take away.”可以视为开发人员对ST源码质量的自信。

历史渊源

首先介绍一下这个库的历史渊源,从代码贡献者来看,ST不是个人作品,而是有着雄厚的商业支持和应用背景,比如服务器领域,在这里你可以看到ST曾作为Apache的多核应

阅读全文

本条目发布于。属于开发分类。作者是
分享到: